~/,   /skills,   /person,   /projects,   /blog

感情商品化是什麼?

Published at Feb 12, 2025 | Back to blog page




高中讀書的時候,當我們讀一篇關於婚姻與家庭的閱讀練習,我的中文老師介紹了一個詞:“感情商品化”。那時候,我唯一的目標是考試考高分,所以把這句話寫進我的筆記本然後繼續回答閱讀練習題。從那時起,這句話對我的意義變得更加深遠。

在西方文化中,若把這個概念直接翻譯成 “Emotional Economics” 或 “The Market of Feelings”,容易讓人產生負面聯想,彷彿在談論如何操縱他人感情。但實際上,這個概念能幫我們描述社會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規範。當我們討論比較普通商品的價值,像雞蛋、股票、電腦或衣服,我們不會有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但我們一說人與人的關係也有價值,就會變成一種特別不舒服的感覺。說我和朋友在一起花的時間,一起感受的情感,一起經歷的歷史,可以轉化為價格,一定數量的金錢,這不只令人不舒服,也是個特別難解的經濟問題。我們:

  • 第一,要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
  • 第二,要分析我們所有的社會關係,弄清楚它們滿足了哪些情感需求
  • 第三,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哪些不夠,哪些太多(如果是個好的感情,要一個東西會叫太多嗎?或者是太多是個相對的概念,太多一種感情代表其他的好感情不夠?)

完成這個思考並將其融入你的生活。把每一個社交互動、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每件衣服,都用來優化你自己的情緒平衡。

這種想法很瘋狂,也不切實際。如果你真的每次和其他人溝通都這麼努力地用這種想法描述你的反應,這樣呆呆地想,那他人肯定會離開。那你也沒有達到你的目標,反而會孤身一人。Slavoj Žižek 說過:“You can say why you are in love, the reasons appear as causes of love only when you are (you believe) in love”,翻譯成中文:「你可以描述為什麼你愛上一個人,但這些原因只在你戀愛(或自己愛上了一個人/東西)時才會出現」。這句格言適用於所有的感情,我們的身體是感情的創造者,不是我們的腦袋(邏輯),所以不能用這種經濟思考方法來了解它(我們的感情)。當人們刻意模仿一種感情,舉例來說,跟一個你不喜歡的人花時間是因為你要他們的錢或社會地位,那時候我們真的能把一個價值放在你給予他的感情上。但事實上,評估情感價值是為了了解社會倫理,而不是讓你更快樂(感受到更多的好感情)的建議。

我會繼續描述這個問題,但說真的我已經很久沒有用中文寫文章了,所以想練習一下。下次再續。

Email me at me@danielokita.com

as well as the source code for this website here